本帖转自天涯社区—旅游休闲版—信天助学子版
有朋友问,国家全面免除学生学杂费、书本费,还补贴给他们住宿费了,那你们还要捐助学生吗?原来是捐助他们学费,那现在怎么办?
回答:还按原来的标准继续资助。
1.我们原来资助的生源是按照学习成绩、贫困程度、父母双亡等综合标准挑选的。
2.原来是资助学费初中生按150元/学期资助,免除学费后,钱按生活费分发。
3.在那些落后的地区,即使免除了学费等,学生们生活依旧清贫,吃饭按1-1.5元/顿计算(受助的红桥中学标准),5个月就要花450-600元,还不包括衣服、文具等。所以免除150元/学期费用只是减轻了他们一点负担,不影响我们继续资助。
4.我们资助的学生来自宁蒗县,属于国家贫困县,大都居住在凉山高寒山区内,经济来源贫乏,生活负担非常重,年收入不到千元。
5.综上所述,国家的减免政策确实减轻了农民和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但不影响我们的资助。
谢谢大家!
一、 捐助简介:
1、49批共计21名学生,来自云南省宁蒗县在战河中学初一年级(58、59、60、61、62、63、64班)的学生,本批学生已由埃森哲的朋友们认捐。
2、选取的标准:根据07年4月期中考试成绩和家庭情况。
3、资助时间及金额说明(目前的标准是150元/人.学期):调查时为初一年级即将结束,编号4901-4920:资助款为600元/人,(四个学期,初二年级到初三年级,07年9月-09年7月,共四个学期,按学年进行汇付,每年总款为6300元。我们按学期,向受助学生发放资助费,由具体负责老师组织学生登记发放,最后我们统一在网上公布签收单。
4、调查人和委托人:浦理鹏老师和浦理智老师;
5、调查时间:2007年6月5日。
二、战河中学简介
战河中学是宁蒗县的南大门,距县城53公里,建于1987年,面向战河乡和永宁坪乡招生。
战河乡面积487.03平方公里,人口21000人,下辖4个村委会(木耳坪、永宁坪、抓马坪、昔腊坪),46个村民小组。
两乡之地,崇山峻岭,地广人稀。主要居民是彝族,有少量的汉族和普米族。
战河中学占地面积30001平方米。现有学生近700名,教师43人。学校开办了教师食堂和学生食堂。学生食堂实行三餐,馒头0.5元一个,饭0.5元/份,菜0.50元/份;每生每天约用3.00元。每餐有五、六个炒菜(炒土豆、炒白菜、炒豆腐、炒番茄、炒包菜、炒米线)。学生全都住校,都在学校就餐。
战河中学,校园宽大整洁,校舍布局合理,教师爱岗敬业,学生勤奋刻苦。
三、认捐方式
1、本批全部由埃辛哲公司的善款资助。
2、在四季度我们还有初一的贫困生资料,如果有意向参与,也可以将联系方式和资助意向发给漫步轻灵(
alice_hongy@hotmail.com),她将与您联系。
资助意向
网名:
姓名:
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编:
3、请在本帖公布后的15日内将款项划入助学帐号。如果对账号不清楚的请向漫步轻灵(
alice_hongy@hotmail.com ,抄送
xintianzhuxue@yahoo.com.cn)发送邮件咨询。
4、全部捐助款到漫步轻灵团长,她会按学期分次汇给浦理智老师,浦理智老师再组织分发给受助学生(学生每学期收到150元),一一签字确认。知识改变命运,愿这些学生将来不再重复父辈们那艰辛苦难的日子。
5、委托人浦老师收到款后,通知战河中学出山领款。战河中学领款后,开始分发到每个贫困生,学生签字(按照红桥中学的方式)。
6、通信地址: 云南宁蒗县战河乡中学**班+学生名
邮政编码:674300
备注:
1)信封上一定要按格式填写,否则很难收到信;
2)不要寄信给孩子的家里,乡里还不通邮,村里更不通,一年半载也收不到的,切记。
3)信里要夹一个回邮的信封,贴好邮票和您的地址,以便学生回信,随着双方通信频繁,可以让他们自备信封回信,多和学生们沟通。
4)明年学生升入初二或初三,但班级号码不变。
7、我们和当地老师达成如下共识:如果捐助人碰到学生提到需要东西,比如要眼镜、随身听、字典、书籍或有其他方面的情况。可以告诉学生先把他们的困难告诉老师,由老师落实具体后再转告给我们。
(请不要过多寄钱,只寄我们规定的费用即可,在山区有很多穷人,如果一个学生得到过多,而另一个学生没得到任何捐助,很不公平。另外和当地老师也沟通过了,只给必要的帮助,其他要靠自己去努力。)
四、战河中学调查之行(一年前浦老师在2006年调查31批时,写了这份走访记录)
31批的连接地址: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travel/1/82762.shtml
战河之行
浦理智
2006年5月初,信天谨游来到宁蒗,我们一起交流了一对一助学的心得。17日,我受信天谨游的委托,前往战河中学进行家庭困难、人品优良、成绩优秀的学生调查。
早上8:00,我从红桥出发,约3个小时,便到了战河中学。
一、高楼林立的学校
从战河乡街面沿宁蒗—华坪的公路行驶,约一公里,有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那就是新修的去战河中学的车路了。
中学大门门楼上用一块木牌写着“宁蒗县彝族自治县战河中学”,与其他中学相比,校门不是很气派。
进门左面是学生食堂,然后是两层的老教学楼。现在用来做教师宿舍。楼前有一排绿油油的白腊树,挡墙与第一层楼一般高。
正面是战河中学的教学区。正对着我视线的是新教学大楼,它的两边各有两栋稍矮的房子,然后又是一栋新修的综合大楼,四栋房子呈一条直线排列着。在老教学大楼与新教学大楼之间,隔着两块梯地,前面是一草坪,后一块是两个相连的篮球场。各块之间都是两米左右的石砌墙体,石砌墙体都有三处石梯上下相通。
这两块梯地的西面,从校门右起:有一块厕所,然后是两栋男生宿舍楼,紧挨着的是梯地西挡头的女生宿舍。梯地的东挡头楼是一栋老综合楼,现用做学校的办公楼,办公楼的背后还有一栋教师宿舍。两边角处各设有一厕所。
这些建筑物之间都用砖墙连接着,学校称之为内围墙,内围墙外还有校地,校地用土墙围着,那土墙被称为外围墙。
战河中学校园宽敞、整洁,难怪有人说:到宁蒗南部去,哪里有漂亮的砖房,那里就一定是学校。
二、战河印象
1、清一色的年轻教师
战河中学的教师平均年龄26岁。晚饭后,两个篮球场上都是教师们组织的三人对抗赛,还有一些老师在打乒乓球。在与老师的交谈中,他们都很佩服现在年纪稍大的现任校长卢峰会干事,有魄力,带领全校职工改变着学校的面貌。他们给人的感觉是:生气勃勃,活力四射。
2、便利的交通条件
战河是通往攀枝花市和丽江的华坪县、永胜县、丽江县的必经之地。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曾一度设立了战河物资转运站。
3、“战河”的得名
据说清朝末年,宁蒗红旗的白牛厂银矿兴旺时,滇、川、黔的客商在此越聚越多。清政府为征收税利,在此地加强军备和税利机构,设站卡巡查而得名“站河”,解放后同音异写为“战河”。
4、战河的自然条件
战河乡的农作物有荞麦、燕麦、玉米和土豆,农民秋收后,常用物物交换的方式向其他乡镇换些大米等物品。大部分家庭仅能填饱肚子,而无力承担教育和医疗的费用。
5月18日早上8:00,我搭上了回县城的车,中午12:00,我就回到了红桥。
二OO六年五月十九日
调查人浦理智老师和战河中学的协助助学老师浦理鹏
五、战河中学待捐学生
第一张
后排:4901谢国强 4902卢 汉 4903卢东生 4904沙 龙
前排:4905杨 杰 4906杨世军 4907杨文琼
第二张
后排:4908毛东凤 4909杨志高 4910苏云高 4911沙云梅
前排:4912金 涛 4913苏建锋 4914肖冬才
第三张
后排:4915王 辉 4916卢学军 4917苏万光 4918李志忠
前排:4919杨艳萍 4920李金霖 4921王云川
编号-----学生姓名-----班级-----性别
4901-----谢国强-----58-----男
4902-----卢 汉-----58-----男
4903-----卢东生-----58-----男
4904-----沙 龙-----59-----男
4905-----杨 杰 -----59-----男
4906-----杨世军-----59-----男
4907-----杨文琼-----60-----女
4908-----毛东凤-----60-----女
4909-----杨志高-----60-----男
4910-----苏云高-----61-----男
4911-----沙云梅-----61-----女
4912-----金 涛-----62-----男
4913-----苏建锋 -----62-----男
4914-----肖冬才-----62-----男
4915-----王 辉 -----63-----男
4916-----卢学军 -----63-----男
4917-----苏万光-----63-----男
4918-----李志忠-----64-----男
4919-----杨艳萍-----64-----女
4920-----李金霖 -----64-----男
4921-----王云川 --------64---------男
作者: 漫步轻灵 回复日期:2007-10-28 20:46:00
六、学生详细资料
4901谢国锋
班级:58班
性别:男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
家庭情况:家有8口人,父母、爷爷、三个姐姐、弟弟与他。家有75岁的爷爷,爸爸的脚残疾,一年的劳动收入不够一家人一年的生活,爸爸妈妈经常生病,其他人都还健康。弟兄俩人的学费是家里的主要的经济负担。从家到学校有30多公里,要走10多公里才可以乘车到学校。
4902卢 汉
班级:58班
性别:男
年龄: 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奶奶、妹妹和他。家有父母两个劳动力,收入靠农作物维持生活,家庭收入少。奶奶和妈妈经常生病,收入的钱多数都给奶奶和妈妈看病了,妹妹和他的生活费很多时候看都是向邻居借。家到学校有30多公里,有走10多公里才能坐车到学校。
4903卢东生
班级:58班
性别:男
年龄:16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完小节菜坪自然村
家庭情况:家4口人,父亲、姐姐、哥哥和他。家里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哥哥读高一成绩优秀,姐姐读初中。妈妈去世前生病花了一大笔钱。父亲年年都要到城市打工,打工收入不够姐妹三人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句心里花“怕以后读不了书了”。家里出发走5公里到木耳坪后坐车到学校。(这位坚强而伟大的父亲还能坚持多久呢?愿卢东生同学的学习之路走得更远。)
4904沙 龙
班级:59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子差拉是五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哥哥和他。父母和哥哥都在家务农,一家人的收入靠哥哥农闲时外出打工,爸爸有风湿病,妈妈患心脏病,生活费得不到保障,使他很头疼的。从家到学校要走7-8公里。
4905杨 杰
班级:59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新建村
家庭情况:家有6口人,父母、哥哥、两个妹妹和他。家有3个劳动力,家庭收入靠卖农作物。他和两个妹妹都在读书,家庭收入低,自己和两个妹妹的生活费经常没有保障。妈妈脚有毛病。家到学校有三公里。
4906杨世军
班级:59班
性别:男
年龄:14岁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清水河上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他和妹妹。2个劳动力——父母。妹妹在战河中心完小读小学。收入靠卖农作物。父亲身体常年不适。家到学校15公里。
4907杨文琼
班级:60班
性别:女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十三村
家庭情况:就有5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自己。爸爸、妈妈是家里的主要的劳动力,姐姐、弟弟和自己都在读书,每月家庭收入低支出较高。父亲有时外出打工。近两年妈妈身体不好总有一些毛病,爸爸在家干农活不能外出打工。家到学校远上学很不方便。
4908毛东凤
班级:60班
性别:女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哥哥、妹妹和她。家有爸爸和妈妈两个劳动力。家庭收入靠卖农作物。哥哥在读初二,妹妹和她都在读初一。每年农作物的收成都不好,所以经济收入少,又有三人在读书,每次回家父母都为生活费急得团团转。妈妈体弱多病,爸爸也老是胃痛。
4909杨志高
班级:60班
性别:男
年龄:17岁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19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亲、哥哥、弟弟和他。家有父亲和哥哥两个劳动力,母亲已去世。因为父亲一人没有能力在供三兄弟读书哥哥辍学回家。家庭收入靠爸爸打扫街道每月的500元工资。(希望小的两兄弟别在失学了。)
4910苏云高
班级:61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新建一村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哥哥、弟弟和他。家有三个劳动力,父母和哥哥。弟弟在战河中心校读四年级,家庭收入靠卖农作物,家里的收入没有支出高。妈妈都经常头晕,一年中有半年不能干活。家到学校有3公里,步行上学。
4911沙云梅
班级:61班
性别:女
年龄:14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兄弟2人,有两个劳动力。弟弟在读小学4年级,一年收入不足百元,经济困难没有生活费,借钱来做生活费。爸爸、妈妈都有老毛病。家到学校30公里。
4912金 涛
班级:62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5村
家庭情况:家有五口人,父母、爷爷、弟弟和他。弟弟在菠萝完小读书,家庭收入靠父亲外出打工和卖农作物,爷爷经常生病。家到学校有7公里。
4913苏建峰
班级:62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木耳坪
家庭情况:家有5口人,父母、弟妹和他。家有两个劳动力----父母。弟妹都在木耳坪读小学。家庭收入靠父亲打工,经济收入差,上学困难。妈妈身体不好。家离学校20多公里。
4914肖冬才
班级:62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万河5村
家庭情况:家有4口人,父母弟弟和他。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劳动。家庭经济来源种植农作物。弟弟在读小学二年级。家离学校5、6多公里,步行上学。
4915王 辉
班级:63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西昌河村
家庭情况:家有6口人,劳动力2个。哥哥在战河中学读初三,弟弟和妹妹都在读小学。家庭收入来源靠种植。走路去上学。开学时姊妹两的学费是最难凑齐的时候。母亲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交通不方便走路上学。
4916卢学华
班级:63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子差拉
家庭情况:家有6口人,3个劳动力,父母与姐姐。家庭收入靠卖大豆和土豆。哥哥上初二,妹妹在子差拉完小读四年级。妈妈经常头疼,上学生活费不够。家到学校一半靠走,一半坐车。
4917苏万光
班级:63班
性别:男
年龄:17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战河乡聚朋缘
家庭情况:家有3口人,一个老奶奶、姐姐和他,1个劳动力——家中的老奶奶。没有固定的收入靠农作物维持生活。姐姐在读初二。奶奶经常发风湿病,不能干重活。上学困难。交通不便,家到学校有两公里。(没有您们的帮助他还能在校几天呢?)
4918李志忠
班级:64班
性别:男
年龄:15
民族:彝族
家庭住址:永宁坪乡马鹿塘村委会
家庭情况:家有7口人,爷爷、奶奶、父母、弟妹和他。2个劳动力。爷爷得了严重胃病,爷爷的病是他家的一大负担。弟妹都在上小学。经济收入靠卖农作
49批资助说明
48批以后我们又在战河中学组织了一批一对一的资助,主要由埃森哲公司的朋友们捐助。
战河中学承担着云南省宁蒗县战河乡和永宁坪乡两个乡的中学生教学任务,和其他学校相比,战河中学招生面广、覆盖面大,因此在校生人数多。特别是普九以来,初一年级的学生人数(400多人)差不多占了全校学生人数的一半。
宁蒗地理位置处于偏远高寒山区,由于受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农业完全靠天,要是风调雨顺来年就有好收成,要是干旱来年就没有了收成。)战河乡和永宁坪乡大部分地方交通条件都很差。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战河乡)每个村委会都通了公路,可是很多村民小组没通公路,没通电。两乡的农作物都是以土豆、荞子为主,种少量的玉米和麦子。农作物的产量都很低。(去年战河乡的土豆亩产350斤左右,荞子亩产220斤左右,家庭年均人收入只有750元左右。数据来自战河乡政府报表。)近两年很多家庭都种有白芸豆,卖白芸豆和卖猪、羊的收入是很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有部分家庭成员农闲时外出打工以增加家庭收入。由于地处偏远山区,早期的计划生育没能较好的落实,很多家庭孩子都较多(3-4个孩子),从而很多的家庭是收入少而支出多。
由于山区的生活条件、医疗条件、交通条件都很差,加上农民的收入低,生活习惯不好使很多人患病,患病后没钱治疗或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医院或到了医院也不能得到好的治疗导致死亡,有很多孩子都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
接受教育是改变山区孩子们命运的唯一方法,是提高山区人口素质、改变山区面貌的唯一途径。为了让孩子们能继续上学,让单亲家庭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关爱,我们又在战河中学做一批一对一的资助,主要针对的大都是单亲家庭或者家里较困难的孩子。
希望能让这些孩子得到外界的资助,他们期盼的目光因此而充满希望。求学的路上有千盏万盏的明灯照他们心头,他们一定会走得更远一些,••••••
收款记录:
2007年8月 300.00 浦理鹏老师收到一笔来自埃森哲一位朋友的款.
2007年10月10日 建行 6000.00 埃森哲 公司 确认汇出
(连同2007年8月浦理鹏老师收到的300元,一共为6300元)
49批 21名孩子07年9月到08年7月两个学期的资助款项,我们已经将全部款项汇至 学校,由战河中学按学期再发放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