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自强不息的贫困生—农基语
[打印本页]
作者:
gsjczzm
时间:
2007-4-22 17:20
标题:
自强不息的贫困生—农基语
自强不息的贫困生—农基语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助教接力行动百色服务队田阳项目组 周忠民
最近,我在玉凤初中出了一期板报,就是下面的内容。
开头语:
农基语是谁?为什么要重提他?看了后面的报道你们就知道了。
农基语同你们一样,也是我们玉凤初中的学生,只不过早你们几届,是你们的大哥哥。(他的弟弟农边就在你们中间。)
命运对农基语兄弟是不公平的,给了他太多的坎坷和磨难,但他没有屈服,而是顽强地抗争。他是同命运抗争的强者,用自己的双手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我们学校有过这样的好学生,我们的老师培养过这样的好学生,我们的学校是好样的,我们的老师是好样的。
国庆节前我们搞了一次征文,有近300名同学积极参加,用自己的笔来写自己、写自己的家、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家乡。写出了我们玉凤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心声;但同时我们也从征文中看到了过多消极的东西: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坎坷怨天尤人……
看看农基语吧,我们是不是都会从他那奋斗不息的足迹中感悟到一点什么呢?
学学农基语吧,让我们每个玉凤的学生都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把握住自己的未来。
(1999年《右江日报》和2000年《未来教师》等报刊杂志曾多次报道过农基语的事迹,我们下边对他的介绍就是综合了那些报道及我同农基语本人的谈话得来的。)
(同学们可以把看后的想法写成稿件交来,将在板报上刊出)
重提农基语:
农基语1978年出生在广西田阳县的一个贫穷的山村,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为了让他上学方便,举家迁回了田阳县坤平乡那怀村那敏屯。杂粮糊口的生活伴随他度过了快乐而苦涩的童年,也培养了他坚强的性格。从小学到初中二年级,他都是一个勤奋而优秀的学生,曾担任过班里的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五次被评为“三好学生”。
1991年五月的一天,农基语正在认真听课的时候,一位堂叔给他带来一个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他的父亲因脑溢血去世了!顿时,他放声大哭起来;可是祸不单行,第二年的四月正当他紧张地复习,准备参加毕业考试和中考的时候,他的母亲由于悲伤过度、疲劳成疾也撒手而去。母亲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以后要靠你们自己了,你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要带好弟弟……。”
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给母亲办完了丧事。家里的鸡没有了,猪没有了,粮食也所剩无几,还欠下了2000多元的债务。刚满13岁的农基语在乡亲们的抚慰下停止了哭泣,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力量挣钱养家、继续读书。
几天后,农基语就下地干活了。他在乡亲们的帮助指导下除草、施肥、犁地,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晚上,他照顾年幼的弟弟睡下后才能看上一会儿书,进行中考前的复习。
中考刚过,农基语就来到玉凤乡岭平村巴时屯的小砖窑,做那连成年人都叫苦叫累的“出窑工”。他要顶着烈日干10个小时,从窑中搬出还很烫手的火砖码垛成行,每天只能挣10块钱,他汗流如雨、满脸黑灰,两手打满了血泡,硬是干了十多天。当拿到自己打工挣来的第一笔钱时,他才赶去打听自己的中考成绩,可惜,差5分没有能够上中专录取分数线。
10月,秋风乍起,农基语把弟弟托付给亲友照看,就和堂兄农基朋南下广东去打工,在深圳,他们穿过一条条陌生的大街小巷,问遍了大大小小的厂家,人家一看他瘦小的身材并且没有身份证就回绝了他们。一连几天,他们就象飘荡在海上的孤舟,找不到可以停泊的港湾,从家里出来时带的百十块钱,眼看就要花光了。好不容易,他们碰到了广东宝安县大生玩具厂的一个领班,那个领班听了农基语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后动了恻隐之心,替他们向工厂的老板再三哀求,玩具厂总算收留了他们。
在玩具厂打工是很艰辛的,每天要干12个小时的活儿,中间只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上厕所的时间不算在内)。为了挣钱养活自己和弟弟,也为了能够继续读书,农基语不顾自己柔弱的身体拼命劳作;因为没有身份证,农基语得常常躲避保安人员的检查(他是在厂外租私人房住),有时就躲在大纸箱里或钻在床底下。为了能够多有一点积蓄,每天他总是吃榨菜泡饭,实在熬不过了才吃一次荤;在这里打工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从没有休过双休日,春节、清明他也舍不得花钱回家乡给父母的新坟燃一柱香。在打工的过程中,农基语念念不忘继续学习;为了看书,他常常怀揣课本躲进厕所里偷偷地看,为此,他没少挨工厂主管的骂。
日子一天一天熬过去了,终于,农基语的手头有了3000多元的积蓄,他想:该是回去继续读书的时候了。1994年8月,农基语离开广东返回了田阳。
农基语回到了母校—玉凤初中,他向老师和学校领导述说了自己要继续学习的愿望,熟悉他的老师和学校领导决定欢迎他重返校园,并且免去了这位外乡籍学生的部分学杂费。校长找他谈话:“你的困难我们知道,你要安心学习积极迎考。”
农基语进入了学校的补习班重新学习,老师们专门为他补课、辅导,还给他买作业本、买饭菜票,语文老师梁少统还常把他叫到家里去改善一下伙食。忘记了的知识又拣回来了, 农基语各科的成绩在稳步提高,他的信心十足地准备考上个中专。但命运再一次作弄他:离考试只有十来天了,弟弟病重住院,当哥哥的当然要尽“长兄为父”的责任;20多天里,农基语日夜守护在弟弟的病床前,直到弟弟脱离了危险。但中考已经在无奈中错过了!为弟弟治病还花去了他准备用来作继续求学费用的500多元钱。
农基语再一次辍学了,但他没有气馁。回到家里,他又没日没夜地干,耕田种地、护理父母留下的那一小片油茶林,还把猪养得膘肥体圆。到年底结算,居然有近千元的剩余。深夜沉寂的山村里,他的灯光也总是熄灭得最迟,他在继续学习,在继续努力着。
1996年2月,农基语把病弱的弟弟托付给一直关心他们的姑妈照料,自己再一次毅然走进玉凤初中,参加补习班,准备进行最后的冲刺。7月,农基语第三次参加中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志者志竟成。1996年8月,农基语被百色民师作为定向生录取了。班主任老师把录取通知书送到农基语手上,农基语背身而泣,老师也掉了泪。
要读师范,进校就要一笔钱,农基语的那点积蓄是不够的,班主任老师送来了500元,其它老师和亲戚邻居也送钱来了,但这还不够。农基语到处去借,入学报名注册的全部费用总算凑齐了。
到学校报到了,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费用怎么办?为了挣到足够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农基语到百色民师的第一个周末就步行3公里到百色城内找工做。在航运码头,他背麻包、抗水泥袋,挣得20多元。此后的几年里,每个双休日都能在车站、码头或建筑工地看到农基语瘦弱的身影,他风雨无阻地驾着大板车,拉运钢筋、水泥、砖头、煤块等来回奔跑着,这样他的生活费基本解决了。
农基语在家里的田地和油茶林交由村里的乡亲们看管,好心的乡亲们每年都分给他二百多斤大米和十来斤茶油。农基语就从家里把大米背来,由食堂热心的阿姨帮助他蒸饭,然后自己就买上一份三角钱的素菜草草打发一餐。晚餐时多下点米,留出一些来,第二天早上用饭堂的热汤一泡就算是早餐了。平时,他很少吃荤菜。
农基语在“半工半读”中走他的求学之路,但他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身体撑不住繁重的体力活儿了,同他一起干的搬运工也劝他去干些轻一点的活儿。节日里,农基语就去给忙得不可开交的生意人看摊儿,每天可以挣上8元钱,还可以免费一日三餐。他又去做家教,去给饭店拉泔水、喂猪、洗碗筷、搽桌子……,他总能够找到可以去干的活儿。
寒假和暑假,农基语总要为筹集下个学期的学杂费操心,他的笔记本上记载着他假期打工的足迹:
1997年元月、寒假,在坤平、玉凤一带走村串户收旧酒瓶、烂凉鞋、鹅鸭毛、旧书报等出卖,挣得370元;
1997年暑假,在南宁市一家饭店洗碗、刷碟子、扫地板,收入400多元;
1998年元月、寒假,在田林县城给一家成衣摊个体户看摊,包吃包住外收入400元;
1998年暑假,在广东宝安县一个建筑工地拉钢筋、砖块、拌灰浆,除去车费和吃住,挣得475元。
1999年元月、寒假,在南宁市友爱路给一成衣老板看店,收入300元;
……
就这样,他的生活仍然拮据,但他每次都从收入中抠出一些来寄给也在困苦中的姑妈,作为寄养弟弟的费用,每年他还想着给弟弟添件新衣服;他还经常到旧书店去转转,买复习资料,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类的书籍。
在逆境中经历了许多艰辛的农基语从不叫苦,从不后退,但他那稚嫩的身体毕竟难以支撑。1998年农基语到百色镇爱新小学实习,他经常头昏眼黑,甚至发起40℃的高烧,带队教师当即把他送到医院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诊断化验单出来了,“地中海贫血”,这个陌生的病名使在场的老师同学们目瞪口呆。
“长年累月的过度疲劳、严重的营养不良及睡眠、休息不足是造成这种病症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医生的唠叨明显有埋怨患者的意思:已经病成这个样子了,怎么还不肯花钱养护身体?怎么不好好休息以珍爱生命?
医生哪里知道,农基语哪里有钱来养护身体?就是这次来医院看病的费用还是学校师生们你一元我两元的捐助的呢。
医生要求农基语立即住院治疗。农基语连续一个星期发高烧,呼吸道感染充血,皮肤出现水肿,生命垂危。学校向全校师生发出给农基语捐款治病的倡议书,民师的教职工和学生知道了农基语已经和病魔较量日久,知道了他作为孤儿的艰难人生。
两天内,民师的教职工和学生捐款3573.6元,农基语所在的96级1班还把仅有的200元班费捐了出来;他就诊的右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得知他的事情后给他捐款1400元;报道过他事迹的右江日报社工作人员也给他捐款1200元(这笔款项农基语只收了200元,其余款项他捐给了学校里其他贫困学生)。一双双温暖的手把农基语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经过医治,他的病情好转了、稳定后出院了。
在生活的道路上屡屡受挫的农基语也有意志消沉的时候,所幸的是,他一直得到许多热心人的关怀和帮助。
农基语的父母刚去世后,是村里的亲友们轮流照顾着农基语的弟弟小农边,小农边是吃百家饭长大的。1991年,农基语来到玉凤乡岭平村巴时屯投靠姑妈农金玉,姑妈对他们悉心照顾,尽可能地供农基语兄弟上学。
1992年,农基语到广东宝安县的玩具厂打工,入厂需要交300元的抵押金,而农基语从家里出来时带的百十块钱已经所剩无几,是几位同乡给他垫支,使他能够以自己稚嫩的双手打工挣钱。后来在农基语决定返乡继续求学时,他们都不收农基语退回的押金,还不知是谁给农基语买好了回乡的车票和一袋水果。
由于求学的路太艰难,他在玉凤初中补习功课时曾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他想辍学回家种地供养弟弟。当时农基语的语文老师梁少统耐心地开导他、帮助他;那时,玉凤镇经常断电,梁老师就给他送来油灯和蜡烛,见他没有了作业本,梁老师就给他买了来,还经常把他叫到家里去饱餐一顿。周围人们的热心关怀使农基语坚定了继续前行的决心。
……
可以说,农基语这位贫病不屈、孤寒不馁的打工求学者是在众多善良人们的扶助下走过坎坷的求学之路的。
1999年5月,农基语在田阳县头塘镇中心小学顺利地完成了毕业实习任务。
1999年7月,农基语毕业了,他艰难地走完了求学之路,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岗位。他现在在坤平乡坡旺完小任教,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努力工作。
农基语在继续谱写着自己那奋斗不息的人生。
最近我有幸认识了农基语这位坚强的人,他是为他弟弟农边和几个贫困孩子的事情来找我的。9月初,我刚到玉凤初中支教,没有多久就注意到初一(五)班有个壮族男孩子气质上与其他的孩子有些不同,个子矮小、脸色苍白而性格开朗,我还以为他不是这里农民的孩子,后来我才知道了他的身世。农边同他的哥哥一样坚强,小小年纪早就自己做饭、洗衣,照顾自己了,从他活泼开朗的外在表现,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贫病交加需要帮助的孤儿,大概是由于遗传吧,他和哥哥都已经患地中海贫血症多年。
农边同学是在坤平乡那怀村那敏屯长大的,11月23日我随同农边同学到他的家进行了家访(其实他并没有自己的家,那是他叔公的家)。中午在谷西路口,我们等了近一个小时的车,但没有公交车来,我们就开步走了,我们走了近两小时的山路才到了那敏屯,小农边背着书包还提着一只母鸡居然没有叫累,也不肯让我帮助他拿。他的哥哥农基语早就在他们住的草屋前等我们了,他还带来了几个需要帮助的坤平初中的贫困学生。农边把一个笔记本拿给他哥哥看,我要过来看了看,原来是他把全班最近段考的成绩分数全都抄来了,用红笔打的格子,很整齐,还算出了每个人的总分;他这次在班里仅排了第五名(初一五班是入学时成绩较好的学生编的快班),他自己很不满意,决心在期考时取得更好一些的成绩。我问他:“你将来打算做什么?”他说:“当医生呀,我要自己给自己和别人治病。”
农基语同我谈了很多,谈得最多的是几个贫困孩子的情况,也谈到自己目前在工作的同时还在继续学习,在读本科。原来上学时欠下的债务已经大部分还清(还有几千元没有还),他很为弟弟的病担心,还找不到能够根治“地中海贫血”的办法,也没有经济能力让自己和弟弟都去治病。他了解了我们志愿者所办YOU2V.COM网站的情况,希望我们的网站能够对那些还在贫困中的求学者给予帮助,希望自己的家乡能够早日摆脱贫困的面貌。
(2002年11月28日于玉凤初中电脑室)
图片附件: [农基语在学校]
njy.JPG
(2007-4-22 17:20, 18.66 K)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06
http://xintian.org/bbs/cn/attachment.php?aid=432
作者:
漫步轻灵
时间:
2007-5-1 10:55
整理一些资料出来也可以发给给正在上学的受助学生,对他们所遇到的困惑会起到一些参考租用.
欢迎光临 信天谨游 (http://xintian.org/bbs/cn/)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