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撤点并校"在西部农村水土不服 [打印本页]

作者: gsjczzm    时间: 2009-6-30 16:40     标题: "撤点并校"在西部农村水土不服

"撤点并校"在西部农村水土不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6-30 11:11:55  作者:马晖
  

  “希望这份建议书,能对国家正在开展的教育改革有所推动。”乐施会中国部基础教育项目官员、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杨兰表示。

  近日,一份名为“香港乐施会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建议”通过相关渠道正式递交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工作小组。

  在这份建议书中,乐施会围绕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多元文化的素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五项建议,其中包括保留恢复农村必要的校点、扶持边远乡村校点的复式教学等。

  有教育界专家表示,乐施会的这份建议书关注到很多“被忽略的重要问题”,对于推动教育政策制定科学化具有意义。



  “撤点并校”不宜一刀切

  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在“撤点并校”调整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建议书的主要关注点。

  早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造成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原来实行的“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的校点布局导致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国家从2001年起开始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了过去“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并力推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即“撤点并校”。

  但是,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情况,“撤点并校”反而导致很多地区学生辍学率上升的情况,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这种情况尤为明显。杨兰至今还清晰的记得2002年在贵州省晴隆县青龙苗寨做“社会需求评估”时村民对于兴办一所学校的“渴望之情”。

  “整个村子的村民投票表决,排第一的期望就是建一所学校。”杨兰表示。

  当时,这个苗家村寨没有公办学校,惟一的一所学校是由当地一位公办学校的教师回乡后自己开办的复式学校(一名教师在同一教室和同一时段内,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轮流教学),招收了村子里的几十个孩子,孩子们的学费以当地出产的玉米冲抵。而村子里其他的孩子,大多数辍学在家。

  杨兰和她的同事曾做过统计,该村7-12岁的适龄儿童120名,失/辍学72人,所占比例高达占60%。而主要原因就是实行“撤点并校”后,新设立的中心小学距离青龙寨太远,实际距离7公里。

  考虑到路程距离和安全因素,杨兰表示,“很多家长不敢让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走那么远去上学,只能辍学,或者推迟入学年龄。”

  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青龙苗寨。

  乐施会曾联合贵州大学、广西大学及陕西省社科院共同对三省的农村学校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实行“撤点并校”之后,当地农村学龄儿童的辍学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弹。

  “因此,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提请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予以关注。”杨兰表示。

  在她看来,“撤点并校”政策没有估计到西部地区尤其是山区的实际,“山区的路都是盘绕的,地图上2-3公里的路,实际走可能就要7-8公里,孩子们每天走这么多路去上学,不太现实”。

  此外,对于国家力推的寄宿制学校,由于学生要在学校寄宿,增加了农民的教育成本,这也是造成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辍学率上升的一个因素。

  与此同时,一些因为当地居民的现实需求而难以真正被取消的学校继续存在,却失去了来自国家的教育资源投入。

  建议支持多元办学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乐施会对正在制订过程中的《规划纲要》提出几点建议:首先,是在布局上保留和恢复必要的乡村小学和教学点,其原则是资源逆向投入,由中心往边缘,布局调整以学生家校间的实际行走距离为基准,就近保留小学1-3年级的教学点,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的教育需求。

  探索解决山区学校的辐射能力受地理条件制约的办法,尝试一校多点的模式,兼顾中心与边远,既改善生源集中区的学校建设,又采取补点的方式在边远山区建立教学网点,保证边缘区的适龄儿童能分享教育资源。

  其次,建议国家投入更多资源来建设乡村小学和教学点教师队伍,培训师资提升教学质量。“比如师资的循环流动,反向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边远校点工作,优先提供晋级、培训的机会,增加边远地区补贴等。”杨兰表示。

  在一校多点的管理模式下,建议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客观地促进中心校与教学点教师之间的交流,但切忌变成考核流动。

  第三,乐施会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支持地方多元的办学模式,承认或支持民办村校;引进、鼓励社会力量对边远山区校点进行资源投入,共同促进农村边远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有的地方布局调整后,由于中心校资源短缺,出现了一批民办的学校,补充了中心校辐射空白地区;国家出台“两免一补”政策后,这些学生又涌向公办学校,民办校关闭,中心校压力骤增,教学控制力下降。由于校点被撤,有的村落自发办起了村校,他们都靠收取学生的费用维持运转。

  “多元办学模式可以缓解资源压力和矛盾,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对质量好的民办村校,建议政府给予政策和资源上的支持,比如‘两免一补’。”杨兰表示。

  除了提出“实现西部地区尤其是山区的农村孩子能够就近入学”的建议之外,乐施会还提出“将乡土课程的开发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公共资源分配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改革”以及“重视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培训,支持民间机构开展社区教育及服务”等政策建议。

  对于乐施会提出的上述建议,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评价称,“这些来自基层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教育实践的建议,会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有益。”
作者: 李井然    时间: 2009-7-30 13:59

一种倾向淹盖另一种倾向,历来如此,

一些人只看着人均GDP做事,无论在那里都这样做,

其实是行不通的........




欢迎光临 信天谨游 (http://xintian.org/bbs/cn/)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