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助情况简介
1、70批共计22名学生,来自云南省宁蒗县金棉中学的初一学生。
(捐助基本情况由金棉中学邓武海老师、金棉中心小学崔德胜校长以及初一年级班主任老师组织调查完成,助学款项由金棉中心小学崔德胜校长接收,并和邓武海老师及其他老师共同组织学生签收领取)。
2、选取的标准:根据初一年级08年11月期中考试成绩和家庭贫困情况选择。
3、资助时间及金额说明:
初一年级学生,编号7001-7022:资助款为900元/人,一次捐出(六个学期),2008年9月-2011年7月,共六个学期,一个学期150元。
我们将收取全部六个学期的资助款,每学期初汇给委托老师崔德胜老师,由崔德胜老师组织按学期组织向受助学生发放资助费,最后我们统一在网上公布受助生领款签收单。
4、委托人:崔德胜老师和邓武海老师;
5、调查时间:2008年11月。
二、认捐方式
1、金棉中学地处偏僻,邮政情况比较复杂,常发生信件丢失现象,我们将给认捐人留下当地老师的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以便通讯,请预认捐的网友先仔细看下帖子,了解后再决定是否参与。
2、决定捐助后在跟贴中请说明:“本人***,确认捐助*号初*学生***,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学杂费。
3、确认捐助后请将以下资料用邮件发给漫步轻灵(
alice_hongy@hotmail.com), 留下地址主要为孩子收款后方便直接通信(学生们写好信后统一带出山寄出)。
认捐孩子的编号、姓名:
网名:
姓名:
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及邮编等
4、我们在今年11月份以后还将组织其他新入学的贫困生资料,如果有意向参与,也可以将预定说明和上面的资料发给漫步轻灵,她将与您联系。
5、请在本帖公布后的15日内将款项划入助学帐号。如果对账号不清楚的请向
alice_hongy@hotmail.com 发送邮件咨询。
6、捐款方式:
(1)、捐助者确认认捐后请尽快与漫步轻灵(
alice_hongy@hotmail.com,抄送:
xintianzhuxue@yahoo.com.cn) 联系索取助学收款帐号。
(2)、每位网友认捐后15日内将款项汇给漫步轻灵。提示一下,汇完请回复汇到哪个行,汇款金额,日期,学生编号。汇款金额为900元,为了辨认每个捐助者,请在汇款时加上小数点,按照认捐顺序,比如第 70批学生按7001、7002、7003排序,那么相应汇款数应为:900.01元、900.02、900.0 3元等,小数点后面的 01、02、03代表该批学生的相应编号。
(3)、汇款后请将“汇入时间、汇入行和汇入金额”在原帖回复,或邮件给漫步轻灵,漫步轻灵也将在帖子里回复助学款项的确认和收取。
7、全部捐助款到漫步轻灵这里后,她会按学期分次汇给崔德胜和邓武海老师,崔德胜和邓武海老师和学校的负责老师再分发给受助学生(学生每学期收到150元),一一签字确认。知识改变命运,愿这些学生将来不再重复父辈们那艰辛苦难的日子。
8、关于和学生通信的问题:漫步轻灵把捐助人的邮寄地址统一交给崔德胜和邓武海老师,再转交学生,由学生们给您写信,因山区偏远,时间会较长,请耐心等待。前几批由于捐助人通信地址不完整,孩子们写信后经常有退回。捐助人如未收到孩子的信,请尽快与漫步轻灵联系再次确认收信地址是否正确。
注:该乡还不通邮政,要到临乡宁利乡转信,而学生们写好信后,会统一带出山到县城或者到丽江寄给您的。而我们留下当地老师的Email,捐助人通过邮件给学生回信。
9、我们和当地老师达成如下共识:如果捐助人碰到学生提到需要东西,比如要眼镜、随身听、字典、书籍或有其他方面的情况。可以告诉学生先把他们的困难告诉老师,由老师落实具体后再转告给我们。
(请不要过多寄钱,只寄我们规定的费用即可,在山区有很多穷人,如果一个学生得到过多,而另一个学生没得到任何捐助,很不公平。另外和当地老师也沟通过了,只给必要的帮助,其他要靠自己去努力。)
作者:信天谨游 回复日期:2008-11-26 10:11:00
三、关于金棉中学
金棉走访摘选 (摘自漫步轻灵的别样丽江行)
乡政府驻地位于县城西部70公里,海拔1810米,西以金沙江为界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隔江相望,总面积261.73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有汉、 彝、傈傈、摩梭、普米等民族居住。
多数地区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直至建国前夕,龙通地区的傈傈族还处于原始共耕制,还没有明显的阶级划分,为直接过渡区。民国时,为宁蒗设治局利棉乡。建国后,1950年属宁利区(三区)。1958年成立金棉公社。1962年,划归宁利。1987年区改乡时,又增设为金棉乡至今。
金棉乡有三种气候层,高寒山区主产荞子、燕麦、马铃薯;半山区主产玉米、荞子、小麦;江边河谷地带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还盛产黄果、桃、梨等水果。
交通运输在建国后有较大改善,乡政府及红星、金棉两个行政村已通货车。但龙通、拖脚两个行政村地处边僻,山道陡峭险峻,还未通车,有的老人一辈子不曾下山,还未见到过汽车。
以上是对金棉乡的一个简介,我对它的印象在没去之前还停留在这样的文字介绍中。瓦蓝曾在金棉乡的龙通支教,而信天和很多网友在金棉完小校长崔德胜的协助下盖了十多所村小。他们每每从金棉出来都会感叹路途的难走。这是什么样一个地方呢,我很想去看一看。前几日,浦老师帮我打听车子,一会说在县城北站、一会又说在一中附近,问了好几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我只好电话向金棉中学的邓老师和崔校长求助,很快他们就给了我一个司机的电话,也了解到车子都是在下午出发。
上午休整片刻,浦老师请我吃了米线,也自此与浦老师告别,自己一人去金棉,再从金棉直接回丽江。
走进金棉的一路才会觉得,什么是远的概念。首先,从宁蒗出发的车子必须要等到当天从金棉出发的车子到了后才有,然后继续耐心地等,要等到司机在县城绕了一圈又一圈,一路把在县城里要把联系好的客人都接到,把要买的货物都采购好。你会发现在哪里等车都能坐到,只是时间不同而已,而你永远也不知道具体的发车时间,问司机什么时候出发,回答就是“快了,一会就好了……”,最好的等待就是找到司机一起走,顺便也把这小小的县城逛得更熟悉,你还能知道什么东西在哪里买最好最便宜;其次,路听上去不远,离县城70公里左右,而等待的时间加到达的难易程度让你心里觉得什么是“远”。
从宁蒗县出来向丽江的方向走,到了沙力道班,向西拐入山谷里的一个小道,就是金棉的方向。虽然也有些泥泞坑洼的路,有了翠玉之行的经验,我已逐渐习惯这样的路和这样的车。这次是个女司机开车,一路开的小心谨慎,我也因此安心看着窗外的风景。路沿着山谷往里纵伸,车子盘旋在山间的小路上,沿途你可以见到不同海拔的植物群,多数是云南松,偶尔你会看到芭蕉树和棕榈树。路虽然险,沿途路侧经常有青松伫立,尽管亦是悬崖和峭壁,有个遮挡物,看起来不那么令人惊心。车行到高处,眼界更加宽阔,近处的、远处的山边云端似乎只要略平的地方都有土地和人家。这有句俗话叫“土地挂在墙壁上”,一路我都暗自惊叹于宁蒗人的生存能力。约过了三个半小时,车子行进到河谷地段,有了几处密集的房子,这就是金棉乡了。它位于金沙江旁类似冲积扇的地方,和翠玉很像。一路过来,只有乡镇所在地比较平缓,其余皆为高山陡坡。 到了金棉,还有一个感触,就是气温升高了至少五度,宁蒗那里已近秋天,这里还是夏季,大多数人穿着短袖。
到达金棉的时候邓老师已经等在路边了。邓老师很年轻,人长得黑瘦,一身休闲打扮,穿大短裤和T恤。随后,我们去了学校找完小的崔校长。去他和一直和邓老师负责助学的联系和管理工作,崔校长刚好接待县领导检查工作完毕,坐下来认识并商量短短的傍晚时间安排。我们准备先简单地吃点饭后,走访两个学生,再在晚自习的时候去组织一对一的全体学生的会议。
金棉完小和中学挨的很近。以前金棉中学建在河谷对岸的山腰上,从乡镇走上去也要花近一个小时的时间。现在的中学是05年新建的,看得出来,学校只有两栋楼房,其中两栋是教学楼,一栋宿舍楼,围墙还没有完全建好,操场也没有平整过。
我们从完小出来, 崔校长就被两个学生的家长围住说话,而我四处张望,看到学校附近有一群孩子在烧火,走近一看,他们在墙角边上烧火,里面有米饭,都是自己淘自己做,有8、9岁的,也有大一点的。邓老师告诉我,这是龙通那边的孩子跑过来上完小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在当地上村小,就在学校外面租了房子,把孩子丢在这边,孩子们一起互相照应。因为完小宿舍有限,有的只能和教室一起混用,后面做成宿舍,只招收五、六年级全住宿的学生,没条件和办法留他们,住宿和吃饭都得自己管理,就是这样,他们也愿意过来。
作者:信天谨游 回复日期:2008-11-26 10:12:00
去家访的路上,已经没有了车的痕迹,车就通到金棉乡政府所在处。崔老师告诉我说,再往村里的路就是靠自己的脚或马来走了。山路险阻,马多是用来运输东西的,这的马都是矮脚马,驮东西耐力特别好。比如瓦蓝曾支教的龙通,需要走8个小时。那边的一些村落有的还没有通电。金棉有些地方出产的核桃、花椒和烟草,质量非常好,但是因为运输的不方便,卖不掉。沿着山腰间的小路,我们跟随着两个小女孩的脚步前行,绕过两个小山头后,一大片梯田出现在眼前,傍晚的阳光从山间照射下来,洒在即将成熟的麦子上,泛着金光。从田间走过,一阵草香扑鼻而来,此情此景如果不是助学。我不知是否还能感受到。
走访一个叫田井燕的学生家,她先急匆匆地跑在了前面去拴好家里的狗。她家没有围墙,她的父亲正在院子里收拾玉米,围墙下也挂着很多玉米。她的母亲刚刚从地里回来。天还很亮,可是进到屋子里,光线却很昏暗,只有偶尔的一点亮光从墙头上透射进来,田井燕住的小屋拥挤也很阴暗。家里还有个又聋又哑的爷爷身体不好一直躺在床上,弟弟还没有下晚自习,照片上只有她们家的三口人。家里虽不富裕,可以一家人看上去很知足。父母都没有怎么念过书,所以父亲最大的希望就是小田能将来能有出息走出大山,而小田的话不多,但从后面她写给资助人的话中看出她是个很有志向的女孩子。
匆匆走过小田家之后,我们去了另一个学生潘富琴家。两家虽然离的不远,但路都是田间小路,偶尔还会遇到牵马的人。她们会很照顾地护着我,告诉我站在那里,以防马从身边过的时候伤人。路过一个小水渠边时,还看见游过来一条长长的水蛇。小潘家里种了很多仙人掌,就像院子的围墙一样围在房子周围。她告诉我,仙人掌开花结果后,果实非常好吃。
我们到她家的时候,她的父母正在晒烟叶,黄灿灿的挂了一排,这的烟叶也非常出名。浦老师说这里的烤烟尼古丁含量比一般混合烟要低,老人们都卷旱烟袋抽,对身体的危害不像卖的烟那么大,对此我知之甚少。不过小潘家里还是主要以种地为主,玉米和土豆要更多一些,因为烤烟需要技术和人工,都只是当作副业来做。小潘一家都住在一个大的屋子里,她和姐姐的的床用帘子隔断,父母和弟弟住屋子的另一边。看到用塑料布遮挡的顶棚,小潘告诉我,房子年久下雨的时候会漏雨,用塑料布放在顶棚上面防雨。屋子里也是很阴暗,唯一亮彩的是那块隔断用的帘子,小女孩的爱美心都在上面了。崔老师告诉我小潘的父亲是个非常的勤快的人,以前的条件更差,他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供孩子们读书,身背肩扛驮了十几只鸡去县城卖,再从县城里背回要用的东西,都是靠脚走出去的,往返需要整整两天的时间。小潘的父母也只是小学毕业,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念书,考出大山去。 给他们照家庭相的时候,小潘去找了爷爷回来,弟弟还没放学,还有个姐姐出嫁了。小潘的爷爷看上去乐呵呵的,望着我们不怎么说话,脸上总是浮现那种悠然而自足的笑容。
我们匆匆给一家人照了相就赶紧往回赶,再不回去天就要黑了。从小潘家出来,在岔路口碰到了小田的父亲,背着一背篓的葵花籽在路旁等我们,一定要送给我们带走,看我推脱不收,小田就把背篓背在了背上和我们一起回学校。这的小路虽说不远,但也不好走。我问起她们俩要是下雨怎么办,他们说:那就呆在学校里学习,大家都不回家了。这也是金棉或者一些乡中学有时一个月才放一次假的原因,每年的5月到10月之间是雨季,这段时间要是连着下雨,很多孩子都回不了家在学校里过。回学校的路上,遇到了一些放学回家的完小学生,看着我拿照相机给他们拍照,有的拘谨地躲起来,有的很大方跑过来。
从山间的小路望去,远远地就能看到金棉中学,白色的楼房在乡间十分醒目。在山谷的对岸有一块地方被云雾笼罩着,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老师们告诉我说那个地方在下雨。这种气候非常常见,隔着对岸,经常是一方烟雨一方晴。
回到学校时,天色已黑。邓老师告诉我一共有六个班,数了下亮灯的教室,是有六个。我们召集了受助的学生一起来到一间教室,看到孩子们一开始还拘谨地坐着,听我的讲话。经过这几天与不同学校的交流,我发现互动的方式更容易交流,讲些他们更容易理解的东西。还是从南京说起,我告诉他们我从南京来。对南京的认识,金棉的孩子多了一样,那就是南京长江大桥。我告诉他们,南京和宁蒗其实很有“缘分”,问他们有谁知道吗?看着孩子们思考的样子,很有意思,还真有个孩子站起来说南京有金沙江。他的回答太棒了,可能是居住在江边的缘故,对江水的感情更深。南京还有一样与宁蒗很有缘分,那就是南京的简称是“宁,宁蒗的宁”。从上游说到下游,就像南京和金棉的一条纽带。我边说,边提问,孩子们的拘谨逐渐变成了思考、希望、好奇和开心的笑。
随后,我也找了几个家比较远的孩子问了下,有的孩子一个学期才能回一次家,开学的时候父母可能会牵着马带着些粮食和一个学期要用的东西送上来,有几个孩子家里还没通电,回到家里他们也算是那里的高才生了。
交流结束后,邓老师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夜宵聚会。一般他们只有在十点以后等孩子们都洗完睡了后才开始自己的活动,几家年轻老师一起聚在了邓老师家的厨房里,可惜我的相机没电了。围坐在炭盆四周,上面是烧烤架。边烧烤边聊天,他们喝着自己酿造的玉米酒,也许这时是他们最放松的时候。
金棉一路
图片附件:
nEO_IMG_DSC02584.jpg (2008-11-26 21:15, 186.38 K)
图片附件:
nEO_IMG_DSC02591.jpg (2008-11-26 21:15, 186.73 K)
金棉乡镇最热闹的地方
图片附件:
nEO_IMG_DSC02595.jpg (2008-11-26 21:15, 194.85 K)
远望金棉乡中学
图片附件:
nEO_IMG_DSC02730.jpg (2008-11-26 21:15, 147.72 K)
四、学生基本情况:
相片上学生排列顺序(从左到右)
第一排:(左起)和玉兰、杨帆、张孝玉、代文豆、和丽鑫、胡晓琴、和伟、陈绍明、张忠翔、杨世雄
第二排:(左起)普韦香、唐联鑫、黄丽菊、张强、杨顺峰、沙文杰、和春明、和秋华、李文进、王飞、和晓佳
图片附件:
全1.JPG (2008-11-26 21:06, 279.67 K)
资助情况整理帖与资助款收取情况一览:
(最新更新时间:2008年11月25日 22:00)
受助学生基本资料
编号---学生姓名------------学生性别 -------学生班级--捐助人ID_汇款金额--收款银行
7001 和玉兰 女 38班
7002 杨 帆 女 38班
7003 张孝玉 女 38班
7004 代文豆 女 38班
7005 和丽鑫 男 38班
7006 胡晓琴 女 38班
7007 和 伟 男 38班
7008 陈绍明 男 38班
7009 张忠翔 女 38班
7010 杨世雄 男 38班
7011 普韦秀 女 39班
7012 唐联鑫 女 39班
7013 黄丽菊 女 39班
7014 张 强 男 39班
7015 杨顺峰 男 39班
7016 沙文杰 男 39班
7017 和春明 男 39班
7018 和秋华 男 39班
7019 李文进 男 39班
7020 王 飞 男 39班
7021 和晓佳 男 39班
7022 普韦云 男 38班
编号:7001
姓名:和玉兰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94-03-17
班级:初一 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红星村委会大板地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5个小时多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五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本人。目前全部在读书,家离学校比较远,交通又不方便,每次回家要走5个小时多,家里种土豆和玉米,收入也有来自卖家畜的。
编号:7002
姓名:杨 帆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日期: 1995-07-05
班级:初一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大石包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4个小时多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六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本人。姐姐、弟弟也在读书,爸爸多病,妈妈为了三子妹的生活费而努力的干活,家里种土豆和花椒。
编号:7003
姓名:张孝玉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日期: 1995-08-23
班级:初一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蚂蟥田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4小时走路
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本人。姐姐和本人都在读书,家里种土豆,收入也来自种点烤烟的。家离学校比较远,交通又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4个小时多。
编号:7004
姓名:代文豆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日期: 1996-09-21
班级:初一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红星村委会大板地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4个小时多山路
家庭情况:本人是个孤儿,爸爸和妈妈离婚后就住在伯伯家,靠伯伯来供读书。伯伯家并不富裕,哥哥和姐姐也在读书。主要收入靠种地,有土豆、玉米,以及一点烤烟。家离学校比较远,交通又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4个小时多。
编号:7005
姓名:和丽鑫
性别:男
民族:纳西
出生日期:1994-12-21
班级:初一 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洪门口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8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 家中四口人,爸爸、妈妈、妹妹和本人。妹妹和本人都在读书,家离学校较远,交通很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8个小时多。经济收入主要靠种点花椒和种大豆。
编号:7006
姓名:胡晓琴
性别:女
民族:普米
出生日期:1995-10-16
班级:初一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6个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五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和本人。田地多次因遭洪灾被水冲走,经济收入主要靠父母卖家畜和种小菜。本人家离学校较远,交通很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6个小时多。
编号:7007
姓名:和 伟
性别:男
民族:摩梭
出生日期:1995-06-21
班级:初一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红星村委会大板地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5个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 家中六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和本人。哥哥、弟弟和本人都读书。爸爸是家里的支柱。家离学校比较远,交通又不方便,每次回家要走5个小时多。家中经济收入来自于卖家畜和种烤烟。
编号:7008
姓名:陈绍明
性别:男
民族:彝
出生日期:1992-06-05
班级:初一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红星村委会大板地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6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和本人。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6个小时多。弟弟和本人都在读书,家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卖点家畜。
编号:7009
姓名:张忠翔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95-04-08
班级:初一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蚂蟥田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4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五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和本人。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4个小时多。还有姐姐在读书,经济收入主要靠卖点水果和菜。
编号:7010
姓名:杨世雄
性别:男
民族:傈僳
出生日期:1992-03-05
班级:初一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龙通村委会红旗村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10个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本人。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10多个小时。爸爸是哑巴,家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母卖家畜和种菜。
编号:7011
姓名:普韦秀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日期: 1994-09-23
班级:初一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打底河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7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五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和本人。弟弟、妹妹和本人都在读书,家里种土豆、玉米,以及一点烤烟。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7个小时多。
编号:7012
姓名:唐联鑫
性别:女
民族:彝
出生日期: 1994-11-04
班级:初一 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红星村委会高地村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8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爸爸、妈妈、弟弟和本人。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8个小时多。弟弟和本人都在读书,家里主要种土豆、花椒以及一点烤烟。
编号:7013
姓名:黄丽菊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日期: 1995-09-23
班级:初一 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红星村委会南堡村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4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六口人: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妹妹和本人。妹妹和本人都读书,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4个小时多。家里种土豆、玉米以及一点烤烟。
编号:7014
姓名:张 强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 1996-10-11
班级:初一 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红星村委会南堡村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4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五口人,叔叔、爸爸、妈妈、弟弟和本人。弟弟和本人都读书,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4个小时多。家中经济收入主要靠父母种地,有玉米、土豆以及一点烤烟。
编号:7015
姓名:杨顺峰
性别:男
民族:彝
出生日期: 1992-06-8
班级:初一 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垮山村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7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五口人: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和本人。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7个小时多。哥哥和本人都在读书,家中经济收入主要靠父母种地,有玉米、花椒以及一点烤烟。
编号:7016
姓名:沙文杰
性别:男
民族:彝
出生日期: 1995-04-26
班级:初一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大坪子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7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 家中五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妹妹和本人。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7个小时多。妹妹和本人都在读书,家中经济收入主要靠种点花椒和种大豆。
编号:7017
姓名:和春明
性别:男
民族:摩梭
出生日期:1995-01-29
班级:初一 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红星村委会大板地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6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爸爸、妈妈、妹妹和本人。家离学校很远,交通很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6个小时多。妹妹和本人都在读书,家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卖点家畜。
编号:7018
姓名:和秋华
性别:男
民族:傈僳
出生日期:1995-04-05
班级:初一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龙通村委会红旗村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10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 家中七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阿姨、哥哥和本人。哥哥正在读初二,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10多个小时。家中经济收入主要靠卖点家畜。
编号:7019
姓名:李文进
性别:男
民族:普米
出生日期:1995-11-06
班级:初一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大石包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4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三口人:爸爸、哥哥、和本人。家离学校很远,交通不方便,每次回家要走4个小时多。妈妈病故,哥哥和本人都在读书,家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爸爸卖家畜。
编号:7020
姓名:王 飞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 1995-04-16
班级:初一 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蚂蟥田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4小时山路
家庭情况:家中四口人:爸爸、妈妈、姐姐和本人。家离学校很远,不通车,都是山路,每次回家要走4个小时多。姐姐和本人都在读书,家中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爸爸外出打零工。
编号:7021
姓名:和晓佳
性别:男
民族:傈僳
出生日期:1995-05-04
班级:初一39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龙通村委会先锋村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
家庭情况:孤儿,爸爸和妈妈离婚后,爸爸外出打工已经多年了,妈妈改嫁后就很少回来。读书的生活费主要靠邻居和亲戚接济,学校老师有时也会帮一些。
编号:7022
姓名:普韦云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 1995-03-15
班级:初一38班
家庭住址:宁蒗县金棉村委会打底河
学校到家的交通情况:
家庭情况:孤儿。父母病故得早,读书费用和生活费主要由邻居和亲戚接济,在学校老师再帮助一些。
信天谨游/漫步轻灵
2008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