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试玉要烧三日满
[打印本页]
作者:
信天谨游
时间:
2007-4-4 22:29
标题:
试玉要烧三日满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元和五年,元稹因得罪朝中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期间,元稹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杉湿”就是这时候写的)。这时元稹调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关切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这是一首富有理趣哲理的诗篇,为后人广为流传。
这首诗是说周公在辅佐成王之时,曾受到流言四起的包围中,遭受內外夹攻。原来武王去世,遗命由四弟周公辅政,当时成王还小,一切军国大事均取決于周公,管叔非常不服,于是联合蔡叔、霍叔,制造谣言,说周公擅权。于是谣言四起,闹得沸沸扬扬,就连同一起辅政的召公爽也怀疑起来,而年幼不知情的成王也有点信不过这位辅政的叔叔。无奈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上面写着周公的忠言,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杀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之时,周公一病而亡,金匾文册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又能分辨得清呢?
王莽。是西汉平帝的舅舅。自恃宠势,相国威权,有篡汉之意。恐众人不服,折节谦恭,尊礼贤士,他的妻子穿粗布衣服。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48万多人。王莽知道人心已归自己,后自立为君。改国号新,共18年。直至南阳刘秀起兵复汉,被诛。假如王莽早死了18年,则是一个全节的贤能宰相,永垂史册啦。
本诗以两个典故和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在社会上,我们对人、对事要想得到全面的认识,把握正确的方向,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经过细心辨认,从整体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更不能通过一时热情和兴起去判断人和事。否则就会容易判断失误,而造成整个事情的失败。
近一年来,在山区助学圈内,也发生了几件事情,并有几个当事人和我见面和电话交流意见。
这些事情是:
1、 某几个热心的朋友,看到川滇边区有贫困的学校和穷苦的学生,就打算帮那里修建学校。结果大家集资投入了10万元,到了当地就被挪用了,一分也没追回,学校没修成。大家认为是意外,就再另选地址修建,到了另一个省,按约定10万元可修好,就又网上募捐投了10万,刚修建了一半,当地说钱不够,需要再追加10万资金,这时候,善良的捐助人慢慢醒悟,不敢再投钱进去了,结果学校盖了一半而停工。
2、 有热心城市朋友,看到某山区看到学校的学生无钱读书,就呼吁网友一对一资助,把钱汇给了校长,而最后校长把钱自己用掉了。
3、 发生在山区众所周知的baima雪山事件,校长侵吞了来自各地的捐款,把一些游客捐助的校车也私用了,后来支教者愤然离去。
4、 春节前,我们在走访学校过程中,在不通路的山里,发现一个破烂的小学,居然挂着两个牌子“上海**小学”、“**基金希望小学”,当地人说,前几年,有人捐款修建学校,资助款给了,但不知道哪里去了,后来,又一个基金会捐助修建,可钱又不知道哪去了?牌子都刻了,可学校依旧没修建。
朋友问我,问题出在哪里了?为什么大家的一片好心却出现这样令人沮丧的结果呢?
分析结果是:
1、 选人不当。
无论当时的校长或者学校的老师,是你看到的一面,而不是另一面。当时为了得到资助,他们会说很多好听的,令人感动的话。甚至拿可怜的学生做道具。
2、 缺乏监管
我一个朋友,就在旅途中看到学校,把钱交给她所信赖的当地一个人,然后就离开了。现在还在投入后续资金,给那学校的孩子生活学习费,而没有监管,实际上学生拿到那些钱了没有,不知道。后来我告诉她最好在干季去那里一趟,落实具体情况,活动的组织者要有责任和义务去监管和调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3、 不会监管
有的朋友尽管监管了,但不切实际,只能是形式监管而没有实际监管。
4、 缺乏对山区的了解和认识。
在做慈善助学过程中,不是仅仅有爱心和善良就能做好事情的。有些城市的朋友,在旅途中看到山区的落后和学生学习的艰苦,很容易被打动而帮助他们。在山区里,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就选择并委托当地的人(老师或校长或当地人)转交钱物。在当地钱这东西是最敏感的,如果选人有私心,品德有问题,则极容易流失。如果你选择的委托人是当地寺院的人,他们尽管善良,但属于传道布经者,而不适合执行世间这样的复杂的施工,把钱委托给他们,不一定就能修盖好房子。另外,即使你选择的当地委托人是无私的,是不贪的,但他的职务和级别太过于普通,那么如果上面有压力,上面人来干涉,那他也做不成事情。最后钱的用处很可能会按照上面的意图花掉了。你选的委托人他没错,他是当地人,他要在当地生存,他是树桩,你是飞鸟,你走了,他要在那里呆一辈子,他要生活下去,就得顾及上面的。
所以,在助学中,在当地选择一个可信赖的委托人,也要从全局把握,整体去认识,经过长期的考察,去衡量去判断,判断他能做什么事情,做事情能做到哪一步?再进一步的话,需要什么样的外力去辅助他?这种外力是否需要你去找,你去协调?
切忌,一受感动,就盲目决定资助。当地的某个人对你固然好,令你感动,但你不能以此作为信任他的理由。他在当地信誉如何?能否担当胜任此工作?是否团结人,是否赌博?都要经过你慎密的调查才能下出结论。武三思对武则天说过:“我不管别人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凡是对我好的就是好人,对我不好的就是坏人,我选人做官的标准就是这样。”谬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信天谨游/除夕夜
作者:
Virtuous_agan
时间:
2010-3-1 13:22
长知识啊!
作者:
老酒
时间:
2010-11-14 14:22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作者:
温柔的驴子
时间:
2011-1-24 10:41
标题:
公益的路
公益的路漫长修远,日久见人心啊。
作者:
温柔的驴子
时间:
2011-1-24 10:42
标题:
公益的路
公益的路漫长修远,日久见人心啊。
作者:
bjx899
时间:
2016-3-16 11:44
公益的路漫长修远,日久见人心啊。
说的真好,情况就是如此。
欢迎光临 信天谨游 (http://xintian.org/bbs/cn/)
Powered by Discuz!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