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无粮,何不食肉穈
信天谨游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88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5-4 01:5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无粮,何不食肉穈

.
(本文和照片请勿转载,因为贫困山区太落后,容易引起不理解人的误会,谢谢理解。)

晋书载:“晋惠帝间,时天下荒乱,无粮,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穈?”。



最近,有两个人在“一对一资助”帖子里的回复让我想起了这个典故。

“谁策划的?鄙视你们的做法,如果您真是好心,就没必要在这里将那些小朋友的名字贴上?”

“这个帖子是什么意思呢?单单贴名字也就算了,干吗还要贴照片?你认为这些受捐助的学生喜欢把自己这些照片公布到网上吗?”

这两位可能刚进来不久,还没来得及看我们原来的助学帖子。

我们做“一对一”资助已有几年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做了简单的认捐流程,其中就有把学生资料和照片发到网上的内容。目前已经资助了两千多名贫困学生,有的学生已经从初中读到了大学,还有的已经大学毕业了。对于那些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外来的资助对他们很是重要。



下图:当地山区的小学生宿舍,左边的小黑锅是学生们中午做饭用的。上海张小姐联系朋友捐助,委托我们于2007年12月开始重建,2008年2月修建完成。)



   

     义教“佤蓝”在山区教书一年,在“一对一”调查学生的时候,她摘录了一些当地学生的心里话,看看他们自己的真实想法吧:

“(新学期)别人到我家里要钱(借的书费),妈妈就在夜里哭。早上妈妈眼里布满了血丝。看到妈妈这样,我对妈妈说,妈妈别这样,要不然把我的书费还给人家吧,我不读书了。妈妈打了我一耳光,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我求了多少人才借来这些钱……我真的很渴望得到这份资助。”

(备注:当年还没有两免一补。)
“这几天我一直没有吃早饭,到12点肚子饿得直叫。我家只有三亩地,每年的饭总是不够吃,家里头一点像样的东西都没有。爸爸几次劝我不要读了,我总是哭着对爸爸说,如果我不读书,咱家就会一代比一代落后的,这几年我的成绩都可以,以后我一定更加努力……”
类似孩子气十足的叙述还很多。慨叹、眼泪、同情对他们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对他们而言,生存权是第一位的,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要吃饱肚子。



在我们调查过程中,学生们是希望把照片发出去的,他们认为发照片是件很快乐的事情。能吃饱肚子坐在教室里安心读书是他们最需要的,在他们看来生存权要大于其他一切权利,更不要说什么文明社会里自认为的隐私权。在文明社会高楼大厦里,居住几年的邻居间还互不相识,而在山村,邻居们端着碗就聚到一起边吃边聊了,城市里所谓的隐私权,在村民那里从来就没有想到过。



(下图:龙通小学的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很是开心,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拍照。)








根据马斯洛的个人需求层次理论的划分,个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类的生存需求永远都高于其他任何需求,这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人在每一个需求阶段都其本质内容和本能倾向,外界文化和外部环境以及外部人不可能强求改变这些本质和本能的东西。

对于一个吃不饱肚子的人,连第一需求都没有的人,您却按照您的需求用您的思维方式去要求他------要求他维护您自认为的这个权和那个权?这与“何不食肉糜”有着惊人的相似。

    天涯论坛有个“小和尚”讲故事,他讲了一个李太太的故事。

李太太和其他香客是有一些不同的,她在寺里待的时间比较长,有时候还会住上一两天。

有次李太太在佛堂里看到了戒痴(法名),下午她问智缘师父,那个很可怜的小和尚是谁?

智缘师父很奇怪,为什么李太太觉得戒痴很可怜呢?

李太太说:“你看,小和尚的衣服都破了。”

其实,并不是寺里穷得没有钱给戒痴做衣服,而是戒痴太调皮,总是把新衣服穿破,所以他就穿着破衣服在寺里乱跑。

下午去给戒痴换衣服,戒痴问,上午那位可怜的太太是谁?

好生奇怪啊,李太太的衣着讲究,她脖子上的项链千金之贵,戒痴为什么觉得李太太可怜呢?

戒痴说,我看她一直眉头紧锁。

有时候,看待一件事情确实很奇怪,即使在同一个角度望过去,目光如果落在李太太眉头就会觉得她很可怜,如果目光落在李太太的衣物或金链子上,或许就会觉得自己可怜。

是啊,对待任何事物我们都不应该只盯着它的某一点去看,不能只从自己的角度去揣度、去判断,那样会让您滋生无谓的自大或自卑、担忧和害怕。从您的角度去考虑的隐私权,却恰恰是那些学生们与外界接触的最佳渠道,那是他们的快乐源泉,是迫切解决自身温饱问题的最本质和最本能的生存需求。如果我们能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和洞悉事物的全部,那么自大和自卑、担忧和害怕才不会出现。如果我们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全部,那么就要慎言!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附:2011年元旦慈善晚宴上,分发猪肉的时候,签收单上有每个班长代表签字摁手印,也有朋友提出质疑,说这样做不尊重人,不道德等等。

    在当地,签字摁手印这是常态,领取补助的大米,两免一补等等,都是签字摁手印,在当地没有人会感到不合适、不道德。打个比方:西方人认为直接问一个人的年龄、结婚没有、月工资多少?这是侵犯隐私,是不礼貌、不道德甚至是不可理喻的事情,而在中国农村问这样的问题则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情,是常态。

    有人说,对摁手印提出质疑的朋友,有的在国外多年,受西方文化影响深了,才提出要尊重当地人的意见。可是,捐助人中有一个法国人叫Hans,他多年来一直捐资助学,在宁蒗就捐建了4所山村小学(瓦余小学、新星小学、各左小学、二坪厂小学,均委托我们施工修建),他去宁蒗山区也有4次了,去羊涧槽那次是走夜路,一边是悬崖,路宽仅仅容得一辆车,他说命都快丢在那里了,Hans本身就是一个外国人,受西方文化影响应该更深些,可他看到签字摁手印的时候,却觉得这很正常,他很理解啊。

下图:Hans带着法国朋友去瓦余小学途中,下雨路滑,在过木头桥。)



    有一则故事说:一位神学院的教授为未来的牧师讲课。在讲到《圣经》里"乐善好施的撒马利亚人"这一段时,教授安排学生进行试讲。他要每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别的教室给其他人宣讲。活动开始后,学生们都急匆匆地在各个教室之间穿梭。
    每一名学生来回走动的时候,都要经过一个长廊,走廊尽头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是那位教授故意安排在那里的。可这些未来的牧师们没有一个停下来,给乞丐哪怕一点点表示,他们都从乞丐身边走过,急着去向别人讲述世间的仁爱和同情。
    最后教授说了如下一席话:“我饥肠辘辘时,你却成立了一个人道主义俱乐部来讨论饥饿问题;我衣不蔽体时,你却大谈特谈我是否违反了道德规范;我无故被别人打伤时,你却对犯罪率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我无家可归时,你却闲庭散步,对我弘扬上帝仁慈的庇护。你们看起来是如此神圣,如此高尚,如此善良,可我却在你身边饿得发昏、冻得发抖。”
    做善事,不宜追求形式,高谈阔论。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关注身边的人开始,量力而行。

    谢谢大家。


      信天谨游
      2007年5月4日
顶部
gsjczzm (周老师)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4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64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5-4 09:41  资料 短消息 
同意信天谨游的意见,连能够无忧无虑地坐在教室里读书都是奢望的贫困学生的心态,用衣食无忧的小资心态是难以理解的。我们要真正做好助学,“唯有蹲下身,目光与他们平齐”,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才可能给他们真正的帮助,也同时得到我们在做助学时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顶部
漫步轻灵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7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465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5-4 18: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在山区支教过的如意MM说起过,拍照时,有的孩子特地跑去洗了脸,有的孩子换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有一些是捐助的,看上去还很齐整的),镜头前的他们纯朴而真实。

或许在都市人眼里看来希望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保留一些隐私,而在这些孩子们的心里又是渴望能有一些关注和关怀。

如果只从自己的环境和角度出发来想问题,想想看水中的鱼和空中的鸟又怎么能够理解对方的需要呢?
顶部
gsjczzm (周老师)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14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64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4-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5-5 00:36  资料 短消息 
修改后更好读了,羡慕信天谨游的才气啊……
顶部
信天谨游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UID 5
精华 0
积分 0
帖子 28881
阅读权限 200
注册 2007-4-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5-5 00:5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周老师过奖了,辛苦您了,天天在山上来回跑.


存张照片


图片附件: DSCN2098_调整大小.JPG (2011-1-29 16:51, 84.92 K)



图片附件: 18_调整大小.JPG (2011-1-29 17:06, 72.33 K)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11-23 17:28
京ICP备07004120号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信天谨游 - Archiver